为什么说临终关怀养老院建设困难重重1601
发表时间:2018-11-09 11:26 临终关怀养老院发现现在的情况是每一位即将过世的患者后面,都有五六个临终患者在排队等着这张床位,医院“最后会挑选一个病情相对比较重的患者住院”。 一方面是供不应求的床位,而另一方面则是“压床”患者的存在,有一些患者经过护理治疗之后,病情变得没那么严重,其实就可以转到社区医院或者进行居家护理了。 但是由于目前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社区医院有限,患者流转不出去,有的患者最长“压床”时间长达两三年。 “压床”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,认为是因为缺乏临终关怀患者的强制准入标准。 在美国有专门的老年病学会对临终患者进行病情评估,如果患者适合进行临终关怀服务,那么他接下来6个月临终关怀的费用会由当地医保来承担,6个月后病人没有去世的话,再进行新一轮的评估。 被认定为应该进行临终关怀的患者,一旦选择了相对积极的治疗,那么相关费用需自行承担,当地医保不对其负责。而在我国,基本上是患者个人及家属决定是否进行临终关怀。 此外,由于临终关怀养老院在我国还没有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,同行面临着很多尴尬。比如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,临终关怀科的医生只能被划入肿瘤或者重症监护的医生群体中。 而在职称晋升方面也有诸多不便,目前是属于老年医学或者综合内科,例如主任医师职称就挂靠在老年医学科。 他很无奈地说:“医院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时候,其他各个委员会都觉得不需要我们加入,所以,我们只能成立自己的舒缓治疗与临终关怀专业管理委员会。”杨爱民表示,职业归属感薄弱其实很不利于队伍的稳定。 谈到临终关怀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,他开玩笑地说:“两天两夜也说不完。”但是面对这些问题,他反而很乐观。 “探索就是要发现问题,然后解决问题,政府、医务人员都在慢慢地摸索,这挺好的。如果一开始就十全十美,那反而是不对的,也是不现实的。” 目前,我国没有临终关怀患者的准入标准,借鉴美国老年病学会的标准来接收患者。 由于临终关怀科的存在,北京老年医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都比其他医院多,经过院方和上级主管单位的反复协调。 临终关怀养老院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控制到了16天,比其他医院多8天,不过杨爱民认为,“这个住院天数还有增加的空间。” |